“我們的學生,剛剛考研上岸,又馬不停蹄去捐獻造血干細胞,老師和同學們都對他佩服不已?!焙茧娦畔⒐こ虒W院黨委副書記彭萌萌自豪地告訴記者。
4月25日清晨8點,浙江省人民醫(yī)院的采集室里,22歲的陳奕揚安靜地躺在病床上,血液從右臂流出,經(jīng)過分離機提取造血干細胞后,又從左臂緩緩輸回體內(nèi)。這是他入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4年間的第20次獻血——這一次,他捐獻的是造血干細胞。
陳奕揚捐獻造血干細胞
由于此次需求量較大,采集分兩天進行,共采集了371ml。由此,他成為杭州市第374例、浙江省第119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
造血干細胞是“生命的種子”,具有自我復(fù)制和分化為各類血細胞的能力,可用于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。捐獻過程類似于“外周血采集”(非骨髓抽取),通過血液循環(huán)分離機提取,安全性高。捐獻者需先加入中華骨髓庫登記,若與患者配型成功,則通過簡單醫(yī)療程序完成捐獻。這一行為直接為患者提供“生命延續(xù)的機會”。
陳奕揚
今年3月,陳奕揚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通知,他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患者成功匹配。在他來說,“喜”上加“喜”的是,當時他剛剛收到考研“上岸”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和英語六級通過的好消息。“接到電話時,我正沉浸在考研成功的喜悅中,沒想到緊接著又迎來這樣一個特殊的‘喜訊’。”這就意味著,得到我捐獻干細胞的患者,能轉(zhuǎn)危為安,背后的那個家庭能從絕望中獲得希望?!标愞膿P說。陳奕揚在高中時期就癡迷臨床醫(yī)學。陳奕揚的宿舍書架上,《病理學》等專業(yè)書籍與通信工程教材并肩而立。假期去醫(yī)院做義工,周末就把醫(yī)學書當課外書看。正是這份對醫(yī)學的熱愛和執(zhí)著,讓他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意義。2023年5月,他在獻血時留了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。
得知兒子要捐獻,母親葉女士起初充滿顧慮,擔心影響健康。陳奕揚并未草率堅持,而是邀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一同科普。最終,科學戰(zhàn)勝了擔憂,葉女士不僅全力支持,還鼓勵兒子:“如果你真的決定了,就不能再撤退,萬一匹配上了,人家是拿你做救命稻草的,你這個時候退出,對人家來說是致命一擊?!?/p>
媽媽陪著陳奕揚
為確保捐獻質(zhì)量,他每晚提前上床休息,每周堅持游泳鍛煉?!熬拖駛淇家粯诱J真對待,”陳奕揚說,“因為這次‘考試’關(guān)乎別人的生命?!焙们傻氖牵阕o陳弈揚去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,是陳奕揚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學長、浙江省第10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靳毅。靳毅目前擔任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(wù)隊隊長,擁有211次獻血次數(shù)、81100ml獻血總量。捐獻當天,另一位杭電學長、中華骨髓庫第1748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肖揚騰也過來探望,更以親身經(jīng)歷為陳奕揚疏導壓力?!熬璜I造血干細胞,對我們自己來說,其實是很平常的事,但對患者而言,卻意味著生命的延續(xù),想到這里,覺得一定要去做?!标愞膿P說。(本文圖片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提供)